主题评价:
  • 0 次(票) - 平均星级: 0
  • 1
  • 2
  • 3
  • 4
  • 5
[转载自Midifan]音乐编排基础教学,以及15个小贴士
#2
首先,我认为对音乐编排的概念做出解释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编排”一词有着两种完全不同但又相关的含义。以前所指的编排含义,是指像翻唱歌曲那样,由原作者之外的人在现有音乐编曲之上重新进行编排。虽然,许多音乐人也会在自己已有的歌曲上进行新的编排,但是我认为随着时间的发展,音乐编排所指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了。我们后来所说的编排,是涉及到大多数或者几乎所有介于乐思概念和完整编曲之间的创造性选择的。

在本文中,我会专门列出15条编排过程中常见的制作技巧。虽说由于音乐制作天生就带有无尽的创造可能,所以任何类似的文章都不能详细阐述所有的技巧,但我仍然希望能够通过本文来帮助大家开始学习编排的技艺,并引导大家开始思考其中的各种可能性。

编排结构

对于结构而言,有许多事情都是需要考虑的,所以我在本文要专门拿出来一部分来讲。音乐编曲的结构或整体框架,是与小于整个编曲的单位编排结构之间的互相连接的方式有关的,它们会在整个编曲中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现在有很多标准的编排结构,虽说也有一些会超出常规范围,但每种通常都与特定的曲风和音乐历史时期有关。

所以什么才是音乐中的单位编排结构呢?您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完整的音乐“存在”,它具有自己的特点。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已经从编曲的一个部分过渡到了下一个部分?通常,这会发生在某些主要音乐元素产生了变化的时候,这种变化要足够大(视情景而言),能让人感觉到需要建立新的单位结构。当然,有很多方法都能做到结构变化。这既可以是和声、旋律、节奏和动态的改变,也可以是音色、配器、音乐密度、调式和拍号的改变,还可以是以上任何事物的组合变化。

在为创造新的编排结构而改变现存结构时,编排的框架变化是通用的。您既可以继续使用现有的框架,也可以设计新的框架。我非常建议您在编排当中实验这些不同的音乐结构。

在如今的大多数热门曲风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固定的编排框架。其中常见的单位结构有:

前奏:此部分用于启动音乐。前奏部分最短可以有1个小节(甚至更短),最长可以达到数分钟甚至更多。其长度取决于曲风和编曲人的目的。许多前奏都是1、2、4或8小节的长度,这些都是很好的出发点。

主歌:此部分通常作为第一个主要的歌曲段落跟随在前奏后面,但有少数情况例外。主歌一般是建立歌曲听感形象的地方,并且会开始表达完整的歌词大意。一首歌曲里通常都有多个主歌的段落存在。在各个重复的主歌段落中,其变化的数量和质量可以有很大不同,但您也有概率会听到那种在宿主软件中简单复制粘贴过的主歌,其中只有人声会发生变化。

副歌:通常被认为是歌曲的高潮或最有特点的地方(大多也会重复),视不同曲风而言,通常听起来会更大、更有能量。副歌中通常还会出现像圣歌一样的人声。歌曲中其它的部分都是用来为副歌做铺垫的,而副歌是音乐的高光时刻。在宿主软件中,比起其它部分而言,副歌可能是最费事的地方了。像人声和声、人声与乐器的叠制还有额外的配器,一般都会出现在副歌里。有时您还会发现有专门的“预副歌”部分,来进一步铺垫副歌的到来。                             

桥段:此部分通常不会重复,一般用于将前面的段落连接至副歌,但桥段也可以连接任何两个音乐结构。桥段的听感特征通常与主歌和副歌不同。在桥段中通常会出现更长的乐器独奏。

尾声:尾声是歌曲的收尾。它既可以是副歌最后的淡出这么简单,也可以是完全独立设计的特殊音乐事件。我认为大多数尾声都是这两种方式——要么通过积累响度和能量然后释放进行结束,要么反过来。音乐最后可能会淡出,或者失去能量并以安静的方式结束。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个歌曲结构的例子。我们使用Radiohead的歌曲“Creep”来进行分析。

前奏:0:00 - 0:20。44拍共8小节。由乐器建立起和声走向,给出了拍号和曲速。

主歌1:0:20 - 1:02。16小节。人声进入,唱完第一段主歌。

副歌1:1:02 - 1:23。8小节。能量累积,吉他变成失真音色,鼓从踩鑔变成叮叮镲,人声以更高的音域进行演唱。

主歌2:1:23 - 2:04。16小节。和主歌1非常相似,但歌词是不同的。

副歌2:2:05 - 2:25。8小节。另一种副歌的表达。

桥段:2:25 - 3:06。16小节。副歌2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桥段。这个例子很好地演示了段落转换所带来的动态、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变化。但这个桥段实际上有些与众不同,因为它才是这首歌曲中高潮的地方所在。我说过高潮通常都会出现在副歌中。但最终来说,这个部分是用来将最后一个副歌连接到歌曲的最后一个部分的(见下方尾奏),而且人声也非常不同。

尾声:3:06 - 最后。16小节,外加最后和弦所在的一个小节。然后能量突然消失,动态感和音色的能量瞬间占据了主要地位。在您需要降低能量的时候,这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手法。在最后一段主歌中,这样做大家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与其它主歌有着许多相同的特征。然而,这首歌里非常明显有着突然的能量下降,这是那些安静结束的歌曲中尾声的共同特征。

与音乐结构相关的专业术语还有很多,在您能熟练地使用以上术语之后,再进行学习是非常不错的。例如,一些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形式还有奏鸣曲、回旋曲、主题曲和变奏曲。这些形式构成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框架结构的基础。在20世纪期间,得到了发展的重要形式还有Arch、Process和John Cage的Chance音乐。时不时地,我们依然可以看见这些音乐形式的元素被用在各种更激进的流行音乐中。

在热门的音乐风格当中,这些单位结构通常都是4小节的倍数,而4小节则是单个乐句最通用的长度。例如,主歌可以是16小节的长度(四个不同的4小节乐句组成),而副歌可以是8或12小节的长度。前奏和尾声可以是4或8小节,但视具体的编曲情况,也可以更长或更短。

15个编排小贴士

保持歌曲的本质不发生变化,意味着您可能并不会对旋律做太大的改变(视情景而言),但您依然可以改变编排中的其它部分。以下是一些小思路,您可以在下次编排时尝试进行使用:

  1. 变换音色和/或配器。针对同一段落使用其它乐器或音色。对于变化编排中某一现存段落而言,像叠音色或调制这样的音色设计技术是非常强大的工具。
  2. 重新调整某个部分的和声。西方的和声语言是非常灵活的。您可以尝试写新的和声走向,使其依然能与旋律保持和谐,同时还能与原来的合成产生不同。或者您可以尝试将柱式和弦换成琶音,反过来也一样。
  3. 修饰或简化某个部分。若有必要,可以考虑表演者带来的情绪强弱。或者这也可以单纯地作为一个创造性的选择。
  4. 变换某个部分的节奏。这甚至可能会潜在影响像拍号和曲速这样的重要时间元素。
  5. 若时机合适可以添加新的声部。
  6. 如果听起来太过拥挤,可以移除现有的声部。
  7. 思考乐句划分的方式。您或许会惊讶地发现,采用新的划分法可以显著改变一个部分的表现。
  8. 考虑改变乐段的开头和结束部分。
  9. 尝试改变和声的节奏。
  10. 通过添加或移除段落的方式来改变现存编排结构,或者加长或缩短这些段落。
  11. 思考每个独立段落的动态变化的呈现形式。
  12. 思考整体编排中动态变化的趋势。
  13. 随时关注同时奏响的声部数量。
  14. 思考混音和母带中能对编排产生帮助的东西。考虑使用创意效果并尝试使用音色设计技术来支撑其它音乐元素。
  15. 添加或移除独奏的乐器。

总结

以上所有提到的内容都可以作为编排的表达途径。当通过联合其它元素对这些小技巧进行实验时,可以产生非常有用的结果。就像音乐中的任何其它事物一样,您必须投入时间和大量练习,才能掌握如何做出好的编排。用心的编排是使得翻唱变得更加有趣的关键步骤,而且您作为编曲人所学到的技巧也能直接对自己的音乐产生帮助,从而更好的应用到下一首歌曲中去。
甘愿背负骂名的他人口中的纸片人/虚拟人物人权斗士。
直至完成悲愿为止,会持续为幻想乡的大家以及所有不存在于这世间的大家争取他们于这世间之间应有的人权。
回复


这个主题的帖子
RE: [转载自Midifan]音乐编排基础教学,以及15个小贴士 - by nanochima - 10-19-2022, 10:47 AM



正在浏览该主题的用户: 2 个游客